作者 :TonyDi LaoBoLo
一.写作背景
前不久分享了《有谁愿意懒惰呢?只因不能得胜才变得懒惰!》这篇文章,目的是想更加认清懒惰背后的原因。
近期在和朋友们沟通时,发现了另外一类人- 他们竭尽全力的努力着,却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所处的环境困扰着,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,身心俱疲。
二.教条主义的特点
◆遇见问题的时候,唉声叹气,抱怨环境,不愿意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,不能解决问题。
◆人虽然已经下山了,但思想还处在山头上,不能更新思想。
◆听取意见的时候,根据片面的认知,不管三七二十一瞎说一通。
◆抱怨“才力小,干不下”,请求更大的支持或者调动,更有甚者“我不干了,爱谁干谁干”。
◆接手新的工作,看到一点表面的事情或者小的细节问题,就会按照原有的知识高谈阔论,宣布政见。
◆一个人或者邀请一群人,没有充分了解事情的本质,凭空“想办法,定策略”。
◆不根据现实中发生的情况进行研究、讨论。只是盲目的执行再执行,却不经过大脑的思考。这种形式上的执行是最“妙”的应对问题的方法。
◆将书本上的知识看为绝对的真理,却不考虑现实中的具体情况。
三.调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
如果解决不了问题,是因为你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。所以,这个时候就要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及目前所处的状况。
为了详细的了解事物的本质,就需要去调查。当把面临的问题完完全全的调查清楚、明白了,这个时候问题也就水到渠成得到解决。
一个人面临问题的时候,此时此刻你的脑子里面是空的,有的只是所面临的问题,却没有解决问题的答案。这个时候,你需要迈开双腿走出去,去看看路旁的花草树木、去问问路旁的行人、找三两朋友聊一聊、查询一下相关资料。走出去时空空的脑袋,回来时装满了解决问题的材料,经过对材料的整合分析,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了。
难道一定要走出去吗?也不是的。可以召集在相关方面拥有具体实践经验的人一起来讨论,经过反复的讨论找到问题的根源,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只有基于事实情况的调查所做出的结论,才能避免机会主义、盲目主义。
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理论指导实践,实践验证理论。如此反复才能不断的通过知识来解决问题。
综上来看,一切问题的解决答案都是基于详细深入的调查基础之上建立的,并不是在开始就存在。两者先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
四.关于调查方法的一些建议
◆调查并不是流水账,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划分,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调查。
◆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,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。
◆要采用围绕中心主题,多人辩论的方法,避免独自一人分享所谓的经验及方法。
◆在辩论的过程中,要邀请相关且不同领域的人们,站在多角度、多立场、全面的看待问题。但不要邀请无关人员。
◆对于开会的人员,可多可少,根据组织会议的人员而定,但参与会议的人员不能少于3人。否则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。
◆调查问题要深入,不能浅尝辄止,要达到一两次的调查能够全面了解问题的地步才行。
收藏博客网址:www.thebibleworld.com 关注我们